市总工会“最美女职工”劳模宣讲活动走进城发集团(董艳艳宣讲稿)-九游手游官方正版
沂蒙职工的网上家园--临沂市总工会欢迎您!

来源: 编辑:  发布日期:2022-07-04

 

编者按:7月1日,市总工会“最美女职工”劳模宣讲活动走进城发集团,为集团职工举办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劳模事迹宣讲。本次活动邀请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士长宋建伟、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董艳艳两位女劳模,她们在疫情期间都曾先后赴武汉参加援鄂抗疫行动。她们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战场;她们逆行出征,展现了沂蒙医护巾帼风采。




董艳艳,临沂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临沂市针灸学会痛症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曾获2020年山东省优秀护士、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临沂市第四届最美护士、临沂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我在黄冈五十七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董艳艳,是临沂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2020年5月份,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我作为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奔赴黄冈参加了援鄂抗疫行动。今天,我就以《我在黄冈五十七天》为题,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在湖北的抗疫经历。

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奔赴援鄂抗疫战场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半,我刚刚下班回家准备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突然接到护理部李主任的电话:“市里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召集医护人员支援湖北,需要从你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抽一名护理人员,时间紧急,必须立刻上报!”听到这个消息,我迅速在脑海里将科里的全部护士过滤了一遍:她们不是嗷嗷待哺婴儿的妈妈,就是还未结婚的小姑娘,还有她们普遍年轻,无论专业素养还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不太符合要求。况且,在这样一个紧急的时刻,作为护士长,我怎么能把她们推到危险地带,自己却待在后方安全的环境里呢!这不是我的行事风格,假如这样,我会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没有再继续多想,也没跟家人商量,几秒钟后,我坚定地回复到:我去!
那一刻,我内心非常激动,但放下电话,心里也开始忐忑和紧张起来。这些日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各种负面消息在网络疯传,特别是武汉封城后,气氛更是史无前例的骤然紧张起来,事态究竟如何发展,谁也不清楚。前途渺茫、生死未卜,惶恐也是在所难免。
内心虽然紧张,大脑却没有停歇,之前和爸爸说好了要初三回去给他送药的,看着报名的紧急情况,有可能初三之前就得出发,那我就不能回老家了,怎么跟父母说呢,毕竟此次事件非同小可,为了不让二老担心,我强忍着泪水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科里太忙,初三怕是回不去了,爸爸爽朗的答应了,说:抗疫重要,没时间就不用回来了。但是因为媒体的报道,我去湖北的事情还是没有瞒过他老人家,在大年初一的晚上21:33分,我在赶往武汉的飞机上收到了爸爸发来的微信:沉着、冷静、科学、严谨、平安凯旋!这是一个父亲给女儿的嘱托和祝福,他隐藏起所有的担心和牵挂,只为女儿可以轻装上阵,没有负担和牵挂。
丈夫埋怨我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我说我的性格你了解,在危险面前,我怎能退缩不前,而把自己的同事推到危险的境地呢?她们中,除了哺乳的母亲,就是些小姑娘,你说让谁去?这时候我必须冲上去啊,我不上,谁上?
丈夫看我义无反顾的态度,也就不再说话了。疫情本来看似和我们很遥远,一个通知,立时便和我们家生死与共了。那晚除夕,家里没有了往常过年时的欢声笑语,这可能是我这么多年来吃过的最没有年味的年夜饭了吧。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下午四点半左右,我赶到医院,与我本次一起出征的战友还有我们医院脾胃二科的庄步辉主任,他大年初一的上午还在科室上班,中午接到出发的通知时,就让妻子给收拾了行李送到医院,连家也没有回去,更没有回老家给年迈的父母告别,便匆匆踏上了逆行的征程。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师李善超一家四口都在日照岳母家中,大女儿不到两岁,小女儿不到5个月,妻子仍然在产假中。初一接到出发的通知,来不及准备东西,仅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从日照匆匆赶回临沂,出发时家里没有其他送行的人员,只有医院的同事。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鹏也在出征之列,大儿子不到4岁,小儿子刚刚出生4个月,妻子也在休产假。因为疫情,我们这些普通的医护人员,瞬间变成了战士,并且是冲锋在一线的战士。车子启动,我们四人在医院领导、同事和家人的目送中驶离临沂,我们这些不是战士的战士,不畏惧,不退缩,闻令而动,大义逆行,医者仁心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最崇高的职业操守。
当天晚上我们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刚下飞机,迎面扑来的是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水,机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首批山东医疗队143人的出征队伍,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那样的凄凉和悲壮!我们像是孤独的勇士,背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义无反顾的投向了湖北黄冈——当时除武汉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大年初二凌晨两点多钟我们到达黄冈,黄冈市市长进行了简短的欢迎致辞之后,我们办理了酒店入住手续,入睡时已是凌晨3:00多钟。

绝地反击,我们是捍卫生命的钢铁长城
就要上战场了,我们的心情也由忐忑转为坚定。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们接受了穿脱防护服、诊疗方案和控感知识的培训,初四下午我们正式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整建制建设南一4楼整个楼层的病房。一个下午的时间,东西两个普通组和一个重症监护室就基本建立起来,当天晚上11:30,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当时的重症监护中心,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唯一一个重症监护室,所以我们当时接管的是黄冈病情最严重的一批病人。
我们重症组总共60人,医生12人,护士48人,48名护士分为6个小组,每组7个人,重症护理组共6个病室,每个病室两个病人,我们值班时是每人看一个房间,管两个病人,每班时长4小时,加上去病房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及穿防护服再加上下班脱防护服及消毒换衣服等车回驻地,回到驻地房间洗澡,换衣服,所有这些时间加起来一般有7小时左右,相当于一天的班,每天如此。想想看,那密不透风的n95口罩,一戴就是几个小时,缺氧、憋喘、胸闷会时刻伴随,说是折磨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样的车轱辘样的值班催残下,我们的战友有的血压飚到200多,有的整夜整夜的失眠,有的拉肚子,有的发烧,还有一位战友睡觉时着了凉风而得了面瘫,在工作强度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已生理的极限。
2月12日,我们组上午八点到十二点的班,在穿戴整齐进舱之前,值班护士让我把护士长领的一箱耗材带到舱里去,这箱耗材很重,我一个人根本提不动,当时战友们都进去了,也没有人给我帮忙,我就一个人推着它进去,结果因为推得太快、用力太大,等我把它推到仓库时,已经累得喘不开气了,因为我戴着n95口罩,外面还戴着医用外科口罩,即使不运动,呼吸都很费力,何况是这样剧烈而快速的运动!随着耗氧量剧增,我出现了极度的呼吸困难和烦躁心理,我真想立刻把厚厚的口罩撕下来,痛快的喘一口气!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我用仅存的一丝理智控制住了冲动——战斗还未结束,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坚决不能感染、不能倒下!于是我慢慢地移到窗户边上,借着外面吹来的风,使劲呼吸着空气,缓解着缺氧的状态,渐渐的呼吸平稳了,憋喘窒息的情况逐渐消失了。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身体极限考验,但是好转之后,我依然要完成本班的工作。我赶紧赶到病房,与上一班的同事交接完毕,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这些危重患者中,情况最好的也要用高流量吸氧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大部分都是气管插管、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
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患者被推到病房的时候,他死死的抓着我们的防护服哀求着说:大夫,救救我,我还年轻,我不想死,请一定救救我!听着他无力的哭喊,我内心充满了悲伤,一个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在病毒的折磨和摧残下几近凋零。但是我也清晰的知道,此时我没有悲伤的权利,我是护士,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尽快帮助他们摆脱病痛!
查对患者信息时,我注意到今天是11床患者的生日,这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给他打针的时候我提到今天是他的生日并祝他生日快乐、早日康复,他微微笑了笑。常规的治疗做完之后,饭也来了,正好今天的早餐有肉丝面,我特意给他领了一碗。我端着面走到他床前,高兴地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正好吃一碗生日面吧!”他最初不肯吃,看得出来是害怕拿下面罩,自己会受不了。我看出了他的担心,就在一边鼓励他说:“要想增加机体免疫力,就得好好吃饭,别担心,我们慢慢吃,争取让你的血氧饱和度不至于有大幅度的下降。可以吃一口,歇一歇,然后等血氧饱和度升上来,再吃一口,好不好?”听到我的鼓励和劝说,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我一手端着面,一手拿着筷子站在他的旁边,等他自己摘下面罩时,我便快速地给他递上一口面,吃完之后,赶紧戴上面罩。他的身体很虚弱,就是这么短暂离开面罩的时间,他的血氧饱和度都会降到70以下,我盯着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如果回到90以上,就再喂一口。
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喂着,用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一碗面条吃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这位大叔已经累得不想再吃了。而我因为一直是弓着身子喂他,这时也感到腰酸腿疼,端碗的手有些颤抖,护目镜里已经由开始的雾气逐渐凝成水滴,然后汇聚到护目镜槽里形成流动的水。防护服、口罩的密闭性很强,汗水已经浸湿了衣服,我觉得有些呼吸困难。我本来觉得能吃这么多已经不错了,但转念一想,对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来说,饮食护理是所有护理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免疫力的强弱和恢复快慢。想到这里,我对他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新一岁的开始,也会是病情好转的开始,你要努力好好吃饭,争取早日康复出院和家人团聚!”在我的鼓励下,他又坚持着把这碗特殊的“生日面”全部吃完,当看到他把碗里最后的一点面汤用吸管喝下去时,我从心底由然升起一种久违的欣慰感和价值感。等他戴上面罩呼吸平稳之后,他突然给我竖起了大拇指,眼里满是感激和赞许,然后又伸出了三个手指,费力地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这样好好地吃一顿饭了。得到患者的感谢和认可,无论多苦多累,我都觉得值了。

树立信心,扶助病人战胜病魔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我发现,患者病的久了,就会出现角色强化的现象,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连最基本的走路都觉得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时候,作为护理人员,就要注意她们的这种心理,用鼓励、引导、协助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努力的迈出第一步,逐渐增强她们的自信心,一步一步走好康复之路。
3月12日,我们组上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的班,走出房间才发现,外面下着大雨,我在病房里,不知什么原因,接了班之后就胸闷气短,一说话就有种气不够喘的感觉,但是再不舒服,工作也不能疏忽。协助两位患者吃过饭之后,她们开始休息,到了三点左右,曾奶奶要便盆小便,我想让她下床锻炼下,就没有给她拿便盆,而是扶她起来,走着去隔壁的卫生间,她自己坐在马桶上大小便之后,我又扶着她走回病房坐在床上,看得出她走的不算太累。
这时候16床的阿姨也醒了,我也扶她起来,建议她下床走走,但是这位大姨非常小心,总是担心我扶不住她、自己会摔倒,依赖心理特别强。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扶着她在病房里慢慢走着,仅仅走了一张床的距离,她就喊累不想再走了。在我的耐心劝说和鼓励下,她终于走出了病房的门,这是她生病以来第一次走出病房,并且在走廊里走了十几步又折回来,这时她已累得出虚汗了,但此时我们都很高兴。对于一个在病床上躺了近两个月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来说,能下床走路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11天的时间里,我一直照顾这位大姨,从一周的床上扩胸运动,到第一次下床站立,到两人搀扶床边运动,到自己扶床走路,再到一人搀扶走出病房——这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康复之路已经初见成效。经过一周的自主康复,她的血氧饱和度也已经明显回升,吸氧的氧流量从最初的3l/分,到现在的1l/分,血氧饱和度从95~96到现在的98~99,这样明显的转变,充分说明了自主运动的重要性。
还有大小便的护理也是所有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面对一床的污物,护理人员的内心是多么的崩溃。然而这样的情形,对于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但要仔细地清理这些污秽,及时更换被服,更重要的是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和尴尬。都是成年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患者内心的窘迫和无助是可想而知的。
护士不但要不怕脏不怕累,还要做心理护理,并且这种心理护理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当患者沮丧、厌世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疏导、鼓励;当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当他们到达康复期,需要更多的自主性来加快康复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提醒、鼓励和督促!重症不是生命的终点,而重症护理则是生命的加油站,是守护生命最重要的一道大门。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会升起一份真诚的关爱,爱心在呵护生命中传递,情感在疫情救治中升华,也正是通过这些感动和激励,我深刻地领悟到南丁格尔精神的伟大与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

见惯生死,维护生命的最后尊严
新冠病毒西药没有特效药,但是我们的做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错。但是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护理任务重,经常有急救或患者去世的情况发生。
虽然见过生死,可是每次面对病人的最后挣扎到逝去,我们心里都特别难受,感叹医学的局限。平时病房里病人去世,家里人都在身边,还有专门料理此事的人。可是疫情打破了过去的一切。家人不在,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为了让逝者体面而有尊严的离开,我们的护理人员就像家人一样给他们剃去胡须,为他们清洗身体、穿好衣服,装进尸袋。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安息。
当时因为是在春节期间,殡仪馆的人员不足,所以患者遗体停放在病房里的时间较长。虽然我们都是医护人员,早已看惯了生死,但是面对这些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内心还是会有一些恐惧。
每当这样的时候,行走在死亡和生存的边界线上,我们心里总是充满了哀伤和悲情。然而我们又必须迅速调整心态,投入新的战斗中。

敬畏生命,珍惜捍卫来之不易的一切
黄冈57天的经历,点点滴滴都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会热泪盈眶。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我们护理人简单而又平凡的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与新冠病毒抗争的这段艰难岁月里,我们山东医疗队、湖南医疗队和黄冈市750万人民并肩作战,经过近两个月的拼搏和奋斗,最终取得了黄冈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我相信这段经历对每一名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来说,都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我们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马克思说过:“瘟疫”也是资本主义的丧钟。伟人思想穿越时空,看到了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这次疫情中得以充分彰显。看看现在国外混乱动荡的社会局面,我们应无比庆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危难时刻是我们伟大的党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在短时期内控制住了疫情,并让经济社会发展重新步入正常轨道,让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党的伟大,绝无仅有!
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制胜的法宝。这也是我对于我们首批山东援鄂医疗队工作状态感受最深的一点,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纪律观念、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当我们这支来自全省49家三甲医院的135名医护人员,连同省卫健委3人、省级媒体记者5人,在大年初一共同踏上征程的时候,就做好了与疫情抗争到底的准备,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条件多么艰难,我们绝不退缩,一定要将疫情死死地控制在湖北、消灭在湖北。全队所有成员在大局面前,做到了绝对服从,没有人无故请假,没有人临阵退缩,没有人消极抱怨,没有人提过分要求,一切以工作为主,一切以大局为重。需要加班时,每个人都踊跃报名,做最危险的操作时,每个人都奋勇上前。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拧成一股绳的战斗力,我们山东医疗队才能在援鄂医疗工作中取得不错战绩,赢得了黄冈人民的高度赞誉。
第三,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我们是第一批医疗队,又是在大年初一出发的,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物资缺乏,事发突然,储备物资不够。春节期间,物流运输不畅,工厂放假停产,工人被困家中……这一切都成了物资缺乏的直接原因。队里为了缓解这些难题,就先统计一下每个队员自带的防护物资,然后实行计划性供给、责任性使用,最先保障临床一线的物资供给,就这样依靠自己带的和一些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紧紧巴巴地度过了半个多月。等到正月十五以后,物流及生产能力逐渐恢复,这种窘迫的局面才慢慢缓解。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友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度过难关,展现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各位队员的优良品质。
第四,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3月21日,是山东医疗队完成任务撤离黄冈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我们山东队的每一名队员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一天,人山人海、红旗飘飘、锣鼓喧天……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当时送别的场景,十里长街夹道相送,每一个市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感激和依依惜别之情; 4月5日上午,我们第一、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10名医疗队员返回临沂时,同样受到了家乡父老的“最高礼遇”。我们乘坐的大巴在铁骑大队的护卫下,从高速公路出口驶向城区,迎接我们的是整座城市的鲜花似锦与路边市民最热烈的欢呼。我们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工作,却得到了如此高的殊荣,车行一路,我们热泪洒一路!
五十七天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微不足道,但我所经历的这五十七天,却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弥足珍贵、也永不磨灭的生命之光。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地图